返回顶部
友情链接

买香港保险前,你是不是也被这三个问题吓退过?

0
回复
10705
查看
[复制链接]

5万

主题

5万

帖子

17万

积分

论坛元老

Rank: 8Rank: 8

积分
175139
KevinUnaniLv.8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3 天前 |阅读模式
不少朋友一提到买香港保险,就像遇到了“拦路虎”——打开攻略满屏都是CRS、税务、汇率的“警告”,越看越慌,要么直接放弃,要么稀里糊涂买了之后还提心吊胆。其实啊,这些流传甚广的担忧大多是“纸老虎”,真正能让你踩坑的风险反而藏在没人提醒的地方!今天就用大白话给你扒得明明白白,看完再决定也不迟。

w1.jpg

注:图片来源自网络

No.1

CRS不是来“查水表”的

只是信息交换而已

这三个字母一出来,总让人联想到“国际稽查队”上门的画面,甚至有人说“买了港险就会被税务局盯上”。咱先搞懂CRS到底是啥——说白了就是“金融账户信息自动交换标准”,相当于几十个国家和地区拉了个工作群,互相通报各自居民在对方那里的金融资产情况,比如存款、保单、股票这些。香港和内地早就加入这个群了,所以你在香港买的保险信息,确实会按规定交换到内地相关部门。

但重点来了:交换信息≠直接征税!这就像你公司把你的工资明细报给税务局,但税务局不会因为收到明细就随便征税,得看你是不是真的有应税行为。港险的信息交换只是为了完善税务监管,让资产更透明,跟“查税”“补税”没有直接挂钩。至今没有任何案例证明,有人因为买了港险被CRS触发税务稽查,与其怕这个,不如好好了解自己的税务义务更实际。

w2.jpg

注:图片来源自网络

No.2

税务问题目前真不用愁

政策兜底有保障

这是大家问得最多的问题:“买港险的分红、年金要交个税吗?理赔金要不要交税?”答案是:目前完全不用!首先看理赔金,《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》第四条写得明明白白,“保险赔款”免征个人所得税,这里的“赔款”包括香港保险的身故赔偿金、重疾理赔金等所有保障类赔付,不管是内地还是香港的保单,都适用这个规定。

再看大家最关心的分红和年金收益,目前内地税法里没有任何一条规定,要求对香港保险的分红或年金收益征收个人所得税。从实际操作来看,无论是香港保险公司直接发放到内地账户的分红,还是投保人亲自去香港领取的年金,至今没有一例因港险收益被征税的案例。退一万步说,就算未来政策调整要对这类收益征税,保险也会是最后一批“被关照”的——股票、基金、房产、银行理财这些大众资产早就被纳入监管视野了,轮不到保险先“躺枪”。

w3.jpg

注:图片来源自网络

No.3

汇率波动不是“洪水”

收益早把波动覆盖了

买香港保险大多默认选美元保单,这就让不少人犯嘀咕:“万一美元贬值了,我的收益不就打水漂了?”咱用数据说话最靠谱——过去20年,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一直在6到8之间波动,就算出现阶段性涨跌,也从来没有出现过“崩盘式”走势,属于正常的汇率浮动范围。

更关键的是,香港保险的收益本身就考虑了汇率因素。以香港友邦一款热门储蓄险为例,我们做过实测:假设投入10万美元,按年化复利3.5%计算,如果人民币兑美元升到6(美元贬值),一年后保单现金价值10.35万美元,兑换成人民币是62.1万元,相比初始投入的60万元(10万美元×6),实际收益2.1万元,折合年化收益率4.71%;如果人民币兑美元跌到8(美元升值),一年后10.35万美元能兑换82.8万元人民币,相比初始投入的80万元,收益2.8万元,年化收益率高达6.39%。不管汇率怎么变,收益都能稳稳覆盖波动。而且现在更方便了,香港多家头部保险公司(如友邦、保诚、安盛)都推出了人民币计价的保单,从重疾险到储蓄险全覆盖,直接用人民币投保、理赔、领收益,彻底避开汇率焦虑。

w4.jpg

注:图片来源自网络

No.4

汇率波动不是“洪水”

收益早把波动覆盖了

讲完了三个“纸老虎”,真正的重点来了!这两个隐藏风险,才是你买港险时必须盯紧的“雷区”:

短期资金硬塞给长期保单,急用钱时必亏

香港保险大多是长期产品,尤其是储蓄险和重疾险,普遍有5-10年的“锁定期”,前几年退保不仅没收益,还会亏本金——比如某款港险产品,第一年退保只能拿回已交保费的30%左右,第三年才能拿回本金的80%。但总有朋友犯“糊涂”:明明明年要给孩子付学区房首付,却听销售说“收益高”就买了锁20年的储蓄险;明明3年后要创业,却跟风买了终身重疾险,结果急用钱时只能割肉退保,亏了好几万。

港险的核心优势是长期复利增值,适合放5年以上不用的“闲钱”,比如养老储备、孩子的教育金。如果是3年内就要用的钱,就算收益再高也别碰,这不是理财,是给自己找罪受。

选到垃圾公司的垃圾产品,血本无归才是真

香港保险市场监管严格,但不代表没有“浑水摸鱼”的机构。有些小公司或新进入市场的品牌,为了抢客户会推出“高收益噱头”产品,宣传时说年化收益8%,实际投资能力不足,分红实现率常年低于50%;还有些重疾险看似保障120种疾病,比内地产品多,但免责条款藏了一堆“坑”,比如轻微脑中风要满足“遗留神经功能障碍”才能理赔,比内地的理赔标准严格好几倍。

更可怕的是,一旦小公司经营不善破产,虽然香港有保险保障基金,但赔偿额度和范围都有限——个人保单最高赔偿限额是100万港元,而且只覆盖保单的现金价值和理赔金,远不如友邦、保诚这些经营了上百年的头部公司稳妥(这些公司的分红实现率连续10年都在90%以上,偿付能力充足率是监管要求的3倍以上)。选产品前不查公司背景、不看分红实现率,比担心CRS危险100倍。

w5.jpg

注:图片来源自网络

w6.jpg

写在最后

买香港保险前,别再被CRS、税务、汇率这三个伪命题吓住了,它们本质都是信息差带来的焦虑。真正要守住的两条底线是:第一,只用长期闲置资金投保,绝不把短期要用的钱“套”进长期保单;第二,优先选头部公司、分红实现率高的产品,别被小公司的高收益噱头诱惑。

港险本身是不错的资产配置工具,但只有理性看待、抓对重点,才能真正发挥它的价值,不踩坑不后悔!

本文信息仅供参考,内容属于一般性资讯,不构成专业建议或任何产品服务的邀约。文中部分素材来源于公开网络,若涉及版权争议,请相关权利方及时联系,我们将尽快处理。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优好知识网 是一个聚焦知识付费的平台,包括在线教育、文档下载、作业答案、网课答案、考试资料、形考任务答案、行业资料、毕业论文、同时还包括问答平台、资料文库、课件下载等,是一个综合在线学习知识分享交流平台。
  • 官方手机版

  • 微信公众号

  • 商务合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