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
别跟我聊什么“稳健锂财”、“长期复利”这种大而空的词儿了。
你要买港险,不就是冲着那几年回本、6.5%收溢、提领不断单来的?要不是图这个,谁搭理你香港保单要不要申报、汇率怎么算、保监局查不查这些破事?
可问题是——你看到的所有“6.5%”IRR,背后都藏着你根本不知道的坑。
我就说一句不中听的:市面上90%的港险文章,都在给你画饼。它们告诉你“这款产品IRR高”,但不说它前10年跑不赢通胀;说“分红实现率超90%”,但从不提这90%是算术平均还是拖后腿补上的;说“品牌百年大厂”,可你知不知道这家母公司去年差点爆雷?
我不是来给你讲产品参数的,我是来告诉你——为什么同样买6.5%,别人拿得到,你拿不到。
一、别再被“6.5%”洗脑了:IRR只是入场券,不是终点
先上图,这张表很多人都看过:

图片
看这八个字:“成立年份 + 资产规模”。
是不是觉得,越老越大就越稳? 友邦3300亿,保诚8429亿,安盛7万亿?好厉害啊!
等等——数字背后有猫腻。
你说安盛资产7.3万亿欧元?那是整个集团全球管理的资产(AUM),不是它香港寿险板块的净资产。真正能赔你钱的,是后者。
你去翻《保险业条例》附表,看看每家公司的实际偿付能力充足率和香港本地寿险准备金,你会发现: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