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顶部
友情链接

朋友问我为什么买香港保险?这是我的真心话

0
回复
60375
查看
[复制链接]

5万

主题

5万

帖子

17万

积分

论坛元老

Rank: 8Rank: 8

积分
175139
KevinUnaniLv.8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5 天前 |阅读模式
点击蓝字

关注我吧

w1.jpg

这两年,陆续配置了一些香港保单,好几个朋友都来问:“你不是一直说,内地的保险,保底收益时全球最高的,很稳,你咋还折腾跨境买保险?”

我特别理解这种疑问。

毕竟“折腾”确实费时间,还要研究条款、跑流程。但我做决定前反复算过账,今天就用我自己的真实考量,跟大家聊聊心里话。

一、我给家庭资产做了“分层防护”

先交个底:我家核心的资产配置,还是以内地保单为主——自己的重疾、全家的医疗险,以及预定利率3.5%的年金险,加上2.5%终身保底的万能账户,这部分占了我家保险资产的60%,是实打实的“压舱石”。

就图个“确定”和“理赔的便捷”,并且知道未来到点能拿到多少钱,心里不慌。

w2.jpg

w3.jpg

但说实话,做了十四年的家庭财务规划,我最清楚“保底高不代表以后够花”。

内地险资的投资范围是有监管限制的,大部分资金只能投国债、基建这类固收资产,安全是安全,但收益天花板其实挺明显的——就像把钱放在“稳赚但涨得慢”的篮子里,长期下来,可能跟不上未来开支需求。

而香港保险最吸引我的,是投资范围能覆盖全球。

我对比了多家头部香港保司的公开投资报告,香港头部保司储蓄型产品的,权益类资产配置通常在 20%-40%

对于追求高弹性的投连险,权益类配置可至 80%-100%,但需承担更高波动风险。

更关键的是,其投资还覆盖固定收益、环保新能源、房地产等多元类型

像友邦固收权益均衡、保诚侧重权益超7成,投资地域遍布美、欧、亚太全球市场

w4.jpg

对我这种没精力自己研究海外市场的人来说,相当于用“保险”的形式,低成本搭了个“全球资产组合车”。 时间拉长,它的内部收益率IRR,也达到了6%—7%

所以我的选择很简单:

- 用内地保单锁死“安全底线”,保证基础开支;

- 再拿40%的保险预算投香港保单,试着追一追长期增长。

我不是赌高收益,只是想让家里的钱,除了“稳”,还能有机会“跑一跑”,抵御通货膨胀,以应对未来可能的大额支出。

二、香港保险的收益真有那么高吗?这三组真实数据,是我做决定的关键

我没挑特殊周期,就用近十年(2014年中到2024年中)的数据对比。十年够长,能去掉短期波动,也更符合保险“长期持有”的属性:

w5.jpg


    股市收益差:一倍的差距,本质是市场范围的差距


   沪深300这十年累计涨幅62.33%,年化4.96%;标普500累计涨189.42%,年化11.21%。

我算过,要是十年前各投10万,内地股市能拿到16.2万,美股能拿到28.9万——差的不是运气,是“只投A股”和“投全球核心股市”的范围差异。

2. 国债收益:险资的“基本盘”,起点就不一样

   险资大部分钱会投国债,这是收益的“基本盘”。

2024年数据,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约2.3%,美国10年期国债约4.5%。这意味着,香港保单的“无风险收益起点”更高,长期复利下来,差距会更明显。

w6.jpg

3. 长期复利:标普500的“时间魔法”

w7.jpg

   我查了标普500从1970年到2023年的数据,算上股息再投资,年化收益率约10.8%。别觉得这数字普通——1970年投100美元,到2023年能变成2.2万美元,翻了220倍。这不是“赌”,而是全球经济增长的长期红利。

所以你看,这十年的差距告诉我:投资视野的宽度,直接决定了收益高度的天花板。

三、不赌汇率,只是怕“单一货币”的风险

还有很多朋友会说,买港险,担心会有汇率风险,但是我想说:汇率风险不是在于,你持有了哪一个国家的货币,而是——“把所有钱放在一种货币里,对单一货币的依赖”才是最大的风险。

比如,上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后,卢布贬值的真实案例。

数据显示,从1991年到1999年,卢布相对于美元贬值了近400倍。

这意味着,当年一个持有1000万卢布资产的“富翁”,如果没有配置任何美元或其他外币资产,十年后他的财富购买力就缩水到只相当于350美元。

w8.jpg

他们做错了什么吗?

没有。他们唯一的错误,就是: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了同一个货币篮子里。

虽然人民币非常稳定,但近五年也有四次“破7”的情况,波动已成常态。谁也不敢用自己家庭未来的“确定性”,去赌一种货币的绝对坚挺。

我家两个孩子,一个7岁一个4岁,未来要不要出国读书,现在是说不好的,但是我却看到,我客户家的老大,因为出国留学,那是按当时的汇率“硬砸”学费和生活费,成本高昂且被动。
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

她的二宝,从小学起就开始规划,通过一份美元保单,用20万美金作为本金,预计15年后就能撬动近40万美金的教育金。

w9.jpg

这个活生生的例子就摆在我眼前。

所以,我现在配置美元计价的香港保单,其实就是为我的孩子们提前准备“海外开支准备金”:

w10.jpg

不管十年后,人民币兑美元是涨是跌,这部分钱天生就是美元,能直接用来交学费、付生活费,既不用临时换汇,也完全规避了,临门一脚时的汇率波动风险。

对我来说,配置美元资产不是“投机”,而是基于历史教训和现实观察的“风险预防”;

不是为了赚更多,而是为了在未来的某个关键节点“不失去”选择权。

四、给你的真实建议:别非黑即白,看你的需求

w11.jpg

好多朋友问我“该选内地还是香港”,其实我觉得不用二选一。

作为你的朋友,也是做了十四年家庭资产配置的专业顾问,我的心得是:所有配置的起点,都不是产品,而是你对‘家’的未来的想象。

如果你更看重“确定”,比如家里有老人要赡养、有房贷要还,优先把钱放在内地保单里——预定利率2%终身保底,是全球都难找的“稳稳的收益”;

如果你家有长期规划(比如孩子留学、退休旅居),手里也有“5年以上用不到的闲钱”,想要享受全球投资的红利,自己又没有太多时间学习专业知识,没空盯盘的

可以试试配置一点香港保单——不用多,10%-30%的保险预算就够,主要是给未来留个“增长的可能”;

还有像我一样怕“极端风险”的,就两边都配——内地锁下限,香港拓上限,不管未来市场怎么变,至少家里的资产不会“一边倒”。

最后想说句实在话:

香港保险不是“高大上”的产品,我第一次选的那款,年交保费折算成人民币也就3万多,跟内地不少年金险差不多。

我没指望靠它“发大财”,只是想让家庭资产配置更“全面”一点。

就像给家里装了防盗门,再额外加个消防栓,不是怕出事,而是怕真出事时,手里有更多应对的底气。

你们要是有疑问,也别光听别人说,不如自己算算账:家里未来5-10年有没有大额开支?手里有没有长期不用的闲钱?

想清楚这两个问题,可能比纠结“内地还是香港”更重要。

评论区也可以聊聊你们的顾虑,咱们一起琢磨琢磨~

w12.jpg

1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优好知识网 是一个聚焦知识付费的平台,包括在线教育、文档下载、作业答案、网课答案、考试资料、形考任务答案、行业资料、毕业论文、同时还包括问答平台、资料文库、课件下载等,是一个综合在线学习知识分享交流平台。
  • 官方手机版

  • 微信公众号

  • 商务合作